当前位置:政策法规 > 旅游政策法规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再迎重要机遇

发布日期:2017-02-14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一号文件)发布,“旅游+”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有力印证了乡村旅游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

       业界倍感振奋的同时,也亟待厘清相关问题:“旅游+”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有何深意?中央一号文件对旅游业界提出了哪些要求?

顺应大势

       仔细梳理历年中央一号文件,自2015年开始,旅游连续3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可见,发展乡村旅游早已成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受访专家普遍表示,此次“旅游+”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不仅再次明确了推进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与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旅游“三步走”战略、建设旅游强国的目标相呼应。
       “乡村旅游在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内需、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其综合带动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旅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这符合广大人民期待和‘三农’发展实际。”中国旅游研究院经济学博士韩元军认为,这意味着“旅游+”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央对旅游综合效应的充分肯定;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扩大了旅游的外延,“大旅游”理念从城市向乡村扩展;“旅游+”理念引入为做好“三农”工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意味着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扩展,更意味着外来旅游者与本地农民文化的融合和创新。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金涛认为,聚焦“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部署“旅游+”,说明旅游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作用。旅游对农业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个体发展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旅游+农业”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使农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贫困人口就地脱贫致富,加快实现城市文明和农村文明相融,促进农民提升文明素质,加快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生活方式转变,有效改善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大城市人口有序地向星罗棋布的特色旅游小城镇转移。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杨德进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的大力推进,传统农村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加速改变,全国各地农村和农民因旅游发展而全面获益,旅游业对美丽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脱贫、农业提质增效的综合贡献度日益显著。“旅游+”创造农业新价值、新业态、新增长、新面貌的作用不容忽视,列入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顺势助推的发展举措和必然选择。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钟林生说,“旅游+”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这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使命、新动能、新方向。“新使命”意味着旅游业将成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肩负增多责任、发挥更大作用;“新动能”意味着旅游业的拉动、融合、催化作用将得到更好地发挥,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方向”意味着“旅游+农业”将催生一些新业态、新产品、新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旅游+’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意义深远。”作为乡村旅游投资企业,河北百悦旅游投资集团董事长陈亮感慨地说,旅游与三农融合发展,可以把游客引进来,把乡村产品通过旅游平台推广出去,从而提升产品价值,形成品牌效应。

措施务实

       从内容看,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就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作出了重要部署,在产品、项目、资金、基础设施、监管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亮点颇多、措施务实、效果可期”是不少业界人士对文件的评价。
       “此次中央一号文件中与旅游有关的最大亮点,体现在与旅游融合的‘面广而内容深’思路上,这也是贯彻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主旨要求。”杨德进认为,文件在“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的条款中,没有停留在泛泛而谈、平铺直叙的表层上,而是提出了思路清晰、体系完整、举措到位、直击要害的发展措施,关注到了产业融合、业态产品、经营主体、村镇载体、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监管规范等纵深和关键领域,彰显出中央在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决心和力度,开启了“农旅文”产业高度联动、价值共创、互推提升、共同繁荣的新篇章。
       钟林生更关注文件对农业、旅游、康养融合发展以及养生养老基地的建设的部署。他说,农业、旅游、康养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丰富产品、业态,而且可以将产业融合引向深入,推动农村康养资源的深入挖掘;文件认可了民宿业的发展,民宿可以让农民参与旅游经营,促进增收;此外,文件部署了传统村落保护以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整体风貌维护,一些地方存在千村一面、传统文化消失等问题,只有保护到位才能留得住特色,留得住乡愁。
       “文件对于培育乡村休闲旅游新的增长点、满足老百姓新需求具有重要引导价值。”韩元军说,其政策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性,既包括业态、产品、线路等微观政策创新,也包括投融资、卫生安全和环境标准等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二是软硬兼顾,既有公共服务等软件的改善政策,也有基础设施、环境风貌、宽带网络等硬件方面的指导;三是开发保护统筹,既强调有以旅游开发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转变动力、农民增收,也注重农村环境以及传统民族文化保护。
       “文件首次提出在重点村优先实现宽带全覆盖,这体现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景区靠拢的趋势,也符合大众旅游时代散客化旅游的需求。另外还提出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这给乡村旅游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是要多层次发展、多业态发展、多主题发展、避免千村一面,从而满足各类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金涛说。
       在企业角度,陈亮最关注的是农村康养。“对投资者来说,这个领域是一个可以直接变现、迅速形成回报的投资领域。从大的环境来看,乡村康养是大势所趋,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也带来城市病,市民对农村康养有需求,政府也积极倡导。另外,并不是所有的乡村都可以做成景区,对于一些缺乏核心吸引物的乡村,可以考虑发展农村康养,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城郊接合部,已经形成了大量生机勃勃的乡村小镇,康养业态在其中获得很好的发展。”

抓好落地

       落实效果如何,体制机制是第一道“关”。韩元军认为,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通过“1+3+N”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好旅游行政部门综合协调能力。同时要考虑农村实际,做好乡村休闲旅游企业的消防、工商、税收等配套政策。
       钟林生直言,“旅游+”意味着多部门合作,相关部门需要对“旅游+”有更深入、准确地把握,才能形成合力;要及时发现、扶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培养新的消费市场,如文件提到的“田园综合体”,需要相关部门加以扶持和引导;农业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要保护好,要通过旅游来体现其价值,促进其保护;还需要加大人才、科研支持力度,深化跨行业、跨部门合作。
       在杨德进看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首先应加快政府机制体制改革步伐,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释放旅游市场对农业供给的消费需求,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不断优化政策落实的宽松环境。其次是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评估机制,对各级政府、农业与旅游业相关部门进行执行情况的评估评价,并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的体系中。
       金涛建议,一要建立有效的综合监管机制,建立旅游工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以便对乡村旅游中的纠纷问题能够进行快速相应地处理。二要重视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系统建设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交通道路、引导标识标牌等设施。三要重视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组织乡村民宿管理人员培训、乡村旅游餐饮人员技能培训、乡村旅游乡镇干部轮训。
       北京世嘉集团董事长朱仝认为,在“旅游+农业”的落实过程中,往往要引入外来投资者,农民可能一下子理解不了外来企业的思路和对于品质的要求,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强化企业项目品质考察,及是否切合当地实际,另一方面农民要主动学习新的思想,提高自己,以适应外来投资的要求。
       杨德进建议,应加强政策宣传、学习和配套,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准确传达到农村最基层干部和农民,各地建立一支政策解读和培训辅导队伍并及时“送智上门”,配套相应的地方实施意见、行动指南和操作规范,夯实政策落地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