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下雪的冬天,麋鹿你能扛得住吗?

发布日期:2016-01-19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四不像”,欢迎回家!

  曾经一度在中国销声匿迹的珍稀物种,如今在它们的发源地正努力生存

  麋鹿又名“四不象”,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原产于中国的黄河流域、沿海滩涂和长江中下游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最初本为中国独有。据WWF介绍,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麋鹿在中华大地从繁盛到衰落,直至游走异乡100多年。1985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多方努力下,它们重新回到中国。

  1900年前后中国本土的麋鹿就已经完全绝迹了。究其衰退的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麋鹿所需要的生存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口数量急剧增加。据介绍,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活动的区域大多属于生产力较高的地方,同样适合人类生存,大量的围垦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压缩了麋鹿的生存空间。除此之外,气温变化特别是持续的寒冷也可能对麋鹿的生存繁衍带来影响。但是现在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气候对麋鹿种群的影响程度。

  历经30载的养护、保育、繁衍和扩散,截至目前,中国麋鹿的数量已经达到4000头左右的规模,其中大部分生活在保护区范围内。曾经一度在中国销声匿迹的珍稀物种,如今在它们的发源地正努力生存。

  连续降雪,它们扛得住吗?

  眼下正是生茸、孕育的关键期,工作人员储存了三千吨饲料并增加了投放点。

  即将降雪让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起来。“我们一直在跟踪观察,看麋鹿的食物是否充足。好在堤上有些青草还是可以被麋鹿采食,暖和一点后可以在基地的麦地里面采食麦苗。”“为了增强它们的体质,我们还准备了一些鹿类动物专用的盐砖,里面补充了一些矿物质元素,以增加它的抗旱能力和抗病能力。”与此同时,将在1月底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大雪令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300多头麋鹿“欣喜不已”。它们成群结队聚集在一起,有的还淌过小河去对岸玩耍,仿佛要开一场大派对。工作人员表示:“麋鹿本身耐寒怕热,眼下正是生茸、孕育的关键期,工作人员储存了三千吨饲料并增加了投放点。”在这些保护区内,都有专门人员的管理,也为麋鹿设定了一定的繁育空间和保护措施。在这样的环境下,麋鹿远离人类活动的干扰且缺少天敌,最主要的是,还有充足的食物。正是在这样的精心保护下,麋鹿才能以繁育成为今天的规模。

  野放麋鹿,它们能活下来吗?

  保护人员希望通过对麋鹿开展卫星跟踪以便对其生存状态进行考察,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据介绍,这一地区麋鹿的野化与东北虎等其他物种的野化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麋鹿是自然逃逸,其生存环境并非人类设定的。也正因此,保护人员希望通过对麋鹿开展卫星跟踪以便对其生存状态进行考察,为制定科学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两只麋鹿的跟踪调查和专家的现场调查相结合,帮助我们了解麋鹿与此地的活动规律,迁移线路,喜食的食物,以及麋鹿种群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每年5、6月份涨水的时候,麋鹿的活动逐渐空间减小,它们会到周围一些丘陵和山区寻找栖息地,有时也会跑到当地居民的一些农田里。它们如何适应这些地方的环境?它们与水位变化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野外监测需要跟踪的问题,有了这些资料我们才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保护麋鹿的进一步措施。

  2015年,是麋鹿回归中国的第30周年,而对于我们来说,保护麋鹿的工作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