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确保野生动物安全过冬

发布日期:2016-01-18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秋冬季防控工作要怎样抓?

 

    “疫病是野生动物送给人类的礼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何宏轩在培训班上如是说。

    这一说法,乍一听,让人不解。实际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野生动物疫病亦如此。野生动物将疫病传染给人,迫使人不断了解疫病,认识疫病,找出防控疫病的方法,同时通过疫病不断提高人类自身免疫力。可以说,人与疫病的斗争史也是人类防控疫病水平不断提高的历史。

    防控工作怎么抓?需要从疫病本身找寻答案。一般来说,动物疫病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动物根据有限生境在自我控制种群时,会出现某种传染性疾病,实现种群优胜劣汰,淘汰掉老弱病残;另一种是传染性病毒导致的极具危害性的病毒传播。

    野生动物是天然的“病原库”,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的自然宿主、携带者和潜在传染源。据预测,在550种哺乳动物中可能存在32万种病毒。野生动物疫病在国内外的流行范围越来越广,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危害越来越重,不仅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而且对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构成严重威胁,监测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

    我国目前野生动物疫病有禽流感、新城疫等,主要携带于蝙蝠、雁鸭类、鸻鹬类等野生动物。截至目前,我国共发生40余起野生动物疫情,涉及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猴结核、旱獭鼠疫等。疫情整体呈多样化、高发和多点散发态势,为我国疫情预警、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尤其随着秋冬季节到来,受天气变化、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等因素的影响,禽流感、狂犬病、鼠疫等人兽共患病呈现高发、频发态势,非洲猪瘟、西尼罗热等外来疫病的传入风险加剧。

    就此,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要求,各级林业部门切实做好今冬明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一是落实好种群巡查、异常情况监测与应对、隐患排查、督导抽查等各项措施,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全面动态监测。二是开展鸟类环志、样品采集等专项技能培训及突发疫情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基层队伍的常态监测和疫情应急准备水平;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三是候鸟迁徙关键时期,相关省份和单位要按照主动预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落实分工职责和任务,做好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分析,确保重点疫病主动监测预警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如何提高疫情应对能力?

 

    “我们在XX地发现新疫情,一只XX鸟死亡、XX只鸟疑似被感染同类病毒。”一发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监测、隔离、消毒、采样、送检、掩埋处理……应急演练现场各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提高疫情应对能力,是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的重点。为提高各省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我国各级林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今年以来,全国共举办各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培训班30多期,培训约200人次。

    提高疫情应对能力,培训班是其中有效形式之一。

    我国疫源种类多,疫病情况复杂,潜在威胁大,一定程度上给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带来压力。我国有兽类580多种、鸟类1332种、爬行类370多种、两栖类280多种。1415种人类疾病的病原体中62%是人畜共患病。仅在野鸟中发现的病毒性病原体就达20多种、人畜共患病约6种。近年来,国内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如2002年的SARS、2004年的H5N1、2009年的H1N1、2013年的H7N9……无一不考验着我国应对疫情的能力和水平。

    如何更好地提高疫情应对能力?如何将疫情扼杀在萌芽状态?

    专家给出可行性建议: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的前沿屏障,实现“人病兽防”源头控制。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中,实行日常与重点、预防与应急结合的防控机制。转变监测方式,将日常监测、专项监测、疫情防控、主动预警相结合。

    一方面进行日常巡护监测,调查野生动物种群动态。一旦发现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同时,初步排查异常情况发生原因,采样送检;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另一方面,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研究确定监测对象,制订监测方案,组织开展针对性的监测防控工作;根据野生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实时监测结果,运用国内外疫病防治新技术,制订切合实际的防控方案,有效防范重要野生动物疫病。野生动物疫情发生后,采取严密的封控隔离措施,严防疫病扩散;严格做好现场消毒和野生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疫情发展的监控。

    值得注意的是, 一定要掌握目标疫源野生动物(包括野生种群、圈养种群等)种群动态、活动规律,定期采集相关样品,检测目标病原体;并结合种群动态和活动规律,开展风险评估,预测流行趋势,提出防控建议。这是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从被动监测向主动预警转变的重要内容,是积极防范疫情发生的最有效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