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5-07-26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丰市东南部,占地面积4万亩,于1986年批准成立,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十多年来,在国家林业局、江苏省林业局、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快速发展、蓬勃发展。保护区始终坚持“科研促保护,旅游促发展”的发展理念,注重生态环保、科普教育,实现了麋鹿保护、生态旅游和湿地环境教育齐推并进的发展态势。

一、确立麋鹿保护核心地位,建设国际一流保护区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坚持麋鹿保护这个核心,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保护区目标定位,依托1986年从英国引进的39头麋鹿,经过“引种扩群”、“行为再塑”、“野生放归”和“人工驯养”等系统拯救工程,今年麋鹿种群数量达到2818头,其中完全野生麋鹿种群265头,成为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数量最多、基因库最丰富的野生麋鹿种群。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平衡的建设目标。特别是,2013年以来,通过改善麋鹿冬季饲喂模式,机械化投喂玉米青贮饲料,提高了麋鹿饲料营养水平,鹿群体况整体良好,自然淘汰率明显下降,节省了成本和人力。今年春天新产仔鹿485头,创历史新高,仔鹿成活率达95%以上。

多年来,保护区科研技术人员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主持实施科研课题26项,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攻关课题12项,2项发明专利获国家金奖,多项成果填补了世界空白。同时,编撰出版了科技著作《中国麋鹿研究》、《麋鹿图谱》、《走进南黄海湿地》、《麋鹿的故事》等15部。今年以来,申报立项多个项目,其中《大丰野生麋鹿种群监测与湿地保护》、《退化栖息地恢复技术研究》、《大丰麋鹿人工驯养繁殖研究》等5个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资助,为深层次研究麋鹿生态科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先后被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单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等称号,在国际自然保护领域中产生重要影响力。

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大丰麋鹿保护区利用独特的麋鹿物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众多的以麋鹿为品牌的商品以及每年举办的“中国大丰麋鹿生态国际旅游节”更是把麋鹿与大丰市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2014年6月10日,中华麋鹿园在4A级旅游景区多年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了国家旅游局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成为江苏唯一创建单位,取得5A级景区入场券。中华麋鹿园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年度景区”、“中国十佳湿地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等称号,大丰市被命名为“中国麋鹿之乡”称号。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保护区视察,对保护区生态旅游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一是依托科普活动,彰显魅力景区。保护区曾多次与当地的中小学生开展互动交流,通过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湿地日、科普日、麋鹿周年庆典、保护区联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平台,宣传保护知识,唤醒更多的人来携手保护麋鹿、保护湿地。2012年10月,保护区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推选为江苏省首批“自然学校”示范点;2013年,入选全国“最美湿地”50强;今年8月,又获得了2014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青奥之旅”指定接待景区殊荣。保护区建立了一支有计划、有组织的科普教育团队,专门负责制定法定假日、重大节庆日以及特色活动的科普活动方案,接待中小学参观讲解和教育服务。对有组织的专家团队、旅行社团队、中小学生团队实行优惠政策;对老年团队、军人团队、残疾人团队实行免费开放。每年的植树节、湿地日及重大活动实施全民免费开放。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2.6万人次。

二是挖掘麋鹿文化,构建美丽景区。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0多种,鸟类315种,海滨植物500多种,是一所天然的海滨博物馆,这里湿地面积占8%,植被覆盖率70%,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形成了一个天然氧吧。保护区旅游资源丰富,科普设施基本完善,麋鹿观赏园、麋鹿文化园和自然生态园三大园区构成了整个景区的核心,特别推出“生态游、科普游、文化游特色旅游品牌。新建了神鹿大道、神鹿家园、鹦鹉园、鹿王展示区、麋鹿瓷刻艺术馆、麋鹿摄影馆、麋鹿人工驯养基地等生态景观,丰富了旅游产品,形成了生态科普教育良好的宣传平台。成为“请到麋鹿故乡来,大丰好玩呢!”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扎实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加强与媒体对接,开展麋鹿保护宣传,普及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知识,对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度与支持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保护区在做好麋鹿保护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宣传新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2013年513日,新华社CNC电视台在全球播出保护区专题片“美丽中国大丰麋鹿之乡”;522日,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关注野生动物保护-麋鹿放养之路” 专题片;2日,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播放“最美”系列“美丽中国湿地行”50 集专题片32集“大丰·神鹿归来”。2014年6月7日,由上海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在去年电视直播活动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再次成功地举办第二届“鹿王争霸”直播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参与点状直播,凤凰卫视、凤凰网、搜狐网等国内外几十家主流媒体、电视台、网站进行报道和视频转播。直播期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志刚等专家座客直播间,对麋鹿习性、鹿王争霸以及湿地保护等相关知识进行解读,与观众分享麋鹿这个中国特有物种的神奇与珍贵,展现了大自然的林---鹿与鸟类等湿地动物的和谐画面,唤醒社会各界对湿地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积极倡导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这些宣传片向国内外展示了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成果,扩大了盐城市和大丰市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为宣传盐城、宣传大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加快项目载体建设,扩大生态文明宣传效果

近年来,麋鹿保护区积极组织实施亚行贷款湿地保护项目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等重大工程,这不仅有利于保护麋鹿、恢复湿地,更是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为我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旅游大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是全面开展亚行贷款湿地保护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00万美元,其中亚行贷款300万美元,省财政配套300万美元,计划施工工期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麋鹿栖息地湿地生境修复与保护工程、科研监测与救护能力建设工程、科普宣教能力建设工程。去年以来已经完成项目设计单位、施工监理单位招标,全长24公里不锈钢围网建设工程2个标段施工已全部完成,即将进入竣工验收阶段。亚行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提升麋鹿保护和湿地恢复水平,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为麋鹿提供更加适宜的栖息地和繁衍场所。

二是全力开展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保护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要求,制定完成了《大丰■中华麋鹿园5A 景区创建及旅游开发提升战略策划》。根据规划和创建工作进度,新的景区大门、游客中心已经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生态停车场、游船码头、麋鹿大看台等景区项目已经完成设计,即将开工建设。升级保护区中华麋鹿园官方网站,实现景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建立微宣传平台。编印制作《中华麋鹿园》图册、《麋鹿争霸》光碟等宣传品,重点建设中华麋鹿博物馆,设计具备声、光、电的现代化麋鹿、湿地科普展示,涵盖播放麋鹿保护的5D效果的视频影院,形成对社会公众开放的生态文明教育大讲堂。通过切实提高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打造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是全面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重点建设耐盐苗木基地。结合沿海环境特色,保护区起步发展育苗项目,主打培育耐盐树种苗木基地建设。今年,新培育了一年生银杏种苗、乌桕留苗、栾树苗、高杆女贞、臭椿等120000多株,无性系扦插繁殖金丝垂柳10000多株。春季造林新栽自培树种乌桕、苦楝、中山杉、国槐、鸡爪槭、皂角、棕榈、二年生银杏等苗木40000多株,分别用于中华麋鹿园景区游路两侧绿化、第一、二麋鹿放养区内圩堆及部分光裸地造林、苗圃基地再繁殖等,打开了生态绿地建设的新局面。重点开展麋鹿人工驯养研究。借助去年六月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保护区开展麋鹿人工麋麋驯养繁育为契机,以麋麋人工驯养繁育为突破口,在继续做好野生麋鹿、半野放麋鹿保护研究的同时,加快建设鹿舍等人工驯养设施建设,在遗传学、人工授精、种群繁育、营养学、疫病防控、药用价值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提升麋鹿保护研究水平,为麋鹿保护研究打开一条新的通道,为麋鹿种群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