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防灾减灾与造林绿化

发布日期:2014-05-12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而如何正确理解防灾减灾与造林绿化的知识,值得普及与了解。造林绿化在防灾减灾中至少有四大好处。

   一是保持水土。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涵养水源。森林中的乔木、灌木、青草、苔藓以及各种藤本植物,对天然降雨有截留涵蓄作用,并对降水进行重新分配。具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泥。据测定,树龄60年的云杉树冠一般可阻留降雨量的25%——70%。林地表层的枯枝落叶、树根、草根以及腐殖质层,有吸收水分,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5万亩森林所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一百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
   三是防风固沙。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四是抵御灾害。林网使风速降低15-28%,减少农田水份蒸发20.3%,提高相对湿度1.4%,冬季提高网内温度0.1-0.4℃,夏季降低网内温度1-3℃。提高了粮食产量。在面积为300亩的网格内, 由林网防护功能形成的增产区面积约60-70%,因林带周围10%的面积因胁地而减产20-30%,但扣除林网胁地等因素,可净增产5.3%。
   为此,造林绿化,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覆盖率,对于防灾减灾作用重大。在防灾减灾中,造林绿化工作主要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活力。要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灾减灾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林业与防灾减灾的相互关系,提高干部群众防灾减灾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切实抓好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植被覆盖率。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防灾减灾为内容,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和生存条件,这是强基固本的根本措施。
   二是坚持以法治林,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以法治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水土流失,严禁毁林开垦,这是林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环节。要坚持以法治林,狠抓现有管护,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尽快扭转森林资源失控的局面,依法打击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活动,打击乱砍滥伐森林的犯罪分子,有效地提高森林防灾减灾的防御能力。
   三是调整林种比例,发展防护林,提高体系防御效益。调整用材林、防护林的比重。扩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林的防护范围,对严重水土流失区的绿化,营造防护林,采取高密度、多树种、多层次的造林种草,保护地被物,以减少地表迳统,增强防护效益。
   四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提高防灾减灾的防御能力。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多功能作用,尤其是生态功能,这是防灾减灾的战略措施;巩固和扩大造林绿化成果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