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工作动态

林业让生物多样性更丰富多彩

发布日期:2014-02-24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中国绿色时报5月22日报道(记者  刘泽英  通讯员  张德辉  张翼)

 
又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这无疑成为检验各领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做工作的时间节点。
  一年来,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大潮中处于什么地位?我国林业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生物遗传资源和生态系统资源是最好的诠释和注解。
  生态系统更稳定,“三个系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安全保障
  遏制气候变化、治理沙尘天气、增加森林碳汇……无不彰显林业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更体现在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三个系统”保护管理上。“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管理是国家林业局的主要职能,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强化“三个系统”管理。
  一年来,为加强“三个系统一个多样性”建设管理,我国多措并举,持续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
  目前,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呈现出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加的趋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基本形成,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跨越式增加;湿地生态系统进一步完善,建立了600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400多个国家湿地公园;初步建立了京津地区生态防护体系等荒漠化防治体系,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有效保护了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40%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20%的天然林、2000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可贵的和前所未有的保障。
  物种更多样,野生动植物种群稳定增长
  一年来,我国森林资源更加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并形成了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网。
  一年来,我国6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约70%的野生大熊猫个体在保护区内得到严格保护,朱鹮、金丝猴、鹤类、雉类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生境总体上逐步恢复、改善和优化,扬子鳄、藏羚羊等50多种野生动物繁育种群持续扩大,80%以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野外种群趋于稳定或稳中有升。大熊猫、麋鹿、瑶山鳄蜥、黄腹角雉等10种濒危野生动物被成功放归自然,且实现了自然繁殖,逐步建立起新的野外种群。我国还迁地保护了1000多种珍稀或濒危、特有野生植物,建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400多处,建立珍稀野生植物培植基地280处,使千余种野生植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种群。
  目前,我国林业系统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63处、森林公园1928个、各类型保护小区5万多个、植物园和树木园160多个,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大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形成了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网。
  遗传资源更丰富,全国林木遗传资源研究网络基本形成
  “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由此可见,遗传多样性之重要。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林业而言,林木遗传多样性的直接体现就是多种多样的林木遗传资源。保护林木遗传资源就是保护遗传多样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正式将林木遗传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纳入国家科技攻关研究项目,随后逐步加强。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跨越多个气候带的林木遗传资源原地和异地保存林体系,收集、保存了大量以树种为单元的林木遗传资源,建成22个多树种遗传资源综合保存库、13个单树种遗传资源专项保存库、226个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保存树种2000多种,覆盖全国大多数省份,涵盖目前利用的主要造林树种遗传资源的60%左右。
  目前,我国建立了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及全国林木遗传资源信息系统,初步形成林木遗传资源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了全国林木遗传资源研究网络;开展了杉木、马尾松、鹅掌楸、桤木、银杏、蒙古栎、苦楝、枫香等70多个树种的遗传资源保存与研究;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部分省(区)开展林木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对摸清林木遗传资源家底、保护生物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