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研保护 > 湿地之窗

盐城市践行绿色发展 加快黄海湿地申遗工作步伐

发布日期:2017-12-13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随着北方冷空气持续南下,一批批丹顶鹤从黑龙江扎龙回迁到黄海滩涂。冬日的清晨,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内盐蒿红似火,成群结队的丹顶鹤在晨曦下觅食、嬉戏,构画出一幅南黄海湿地的壮观美景。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盐城最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绿色家底。作为入围世界遗产地名录预备名单属地,现今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分布泥质滩涂海岸带,盐城黄海湿地以其陆地和海洋兼有的特殊生态和景观,目前正努力跻身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里分布着两个国际重要湿地: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海湿地广袤的滩涂和繁衍其间的生灵,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在这片港汊纵横的海滨滩涂上,麋鹿繁衍生息,丹顶鹤自由翱翔。
  在盐城,近年来践行绿色发展、“生态立市”的理念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盐城市把保护和优化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竞争力优势,以高度的生态自觉加快创新转型,探寻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家园。
  湿地保护是盐城市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盐城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不上污染项目是红线,不乱开发滩涂湿地是底线。通过持续优化湿地生态,使珍稀动物数量逐年增加,栖息地环境质量日益改善,黄海湿地的效能进一步彰显。
  10月20日前后,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迎来了今年首批越冬的丹顶鹤。成群的丹顶鹤在蓝天翱翔,在水滩漫步,在苇间穿行。为了保护丹顶鹤的栖息地,保护区成立30多年来,建设了万亩芦苇湿地,并从2013年开始实施“退渔还湿”政策,陆续将三里河的2万余亩传统精养鱼池,变成了环境优美、适合野生动物生息的湿地。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滩涂的狼尾花开出了花穗,泥滩上留下了麋鹿清晰的蹄印,夕阳把水塘染成鲜艳的红色,麋鹿和白鹭静静地相伴。近年来,大丰麋鹿保护区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项目及亚行贷款项目,对麋鹿生境进行修复,并开展了滨海湿地生态防护林抚育、麋鹿栖息地湿地生境修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等工程,湿地的生态系统日趋完整,生物圈逐年扩大,生物量不断上升。
  如今,沿海湿地鸟类品种已从5年前的397种增加到405种,其中国际濒危物种53种。每年春秋两季,300多万只候鸟迁飞经过盐城,有近百万只水禽在保护区越冬,其中丹顶鹤超过600只,占世界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1.4%。麋鹿种群从最初39头增至4000多头,占世界麋鹿总量的60%以上,盐城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基因库最丰富的野生麋鹿种群区。
  盐城黄海湿地一直是国际国内申遗专家关注的重点区域。广袤滩涂,蒿红似血、苇绿如玉,和蜿蜒曲折的河流、时隐时现的辐射沙洲,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每年数以百万计的水鸟迁飞,无疑是中国乃至全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最吸引人的一项自然遗产。国际有关机构特别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先后在两次会议上推动盐城市黄渤海区域鸟类迁徙通道申报世界遗产。“黄海湿地是江苏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潜力区,它的自然魅力和保护价值已经举世公认。”在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耀华看来,盐城具有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巨大潜力。
  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盐城黄海湿地申遗工作,专门成立了市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目前,盐城黄海湿地已成功入选世界遗产预备清单,预审文本已上报住建部。同时,启动了湿地博物馆策划工作,筹建盐城海滨湿地研究院,为黄海湿地科学保护、社区共建共赢、人与自然和谐提供理论支撑。
  随着“大生态”文章的展开,湿地必然是最浓墨重彩的篇章。盐城市将着力发挥滩涂湿地资源优势,依托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海岸森林资源,积极创建生态特区,探索建立国家公园并争取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加大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做响生态品牌,建成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滨海湿地特色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