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研保护 > 湿地之窗

生态就是生产力 是兴国富民之本

发布日期:2016-07-18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5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调研,首站来到伊春市。伊春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在考察调研中,总书记十分关心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产业转型发展情况,对产业转型后职工就业安置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考察调研中,习近平强调,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我国生态资源总体不占优势,对现有生态资源保护具有战略意义。伊春森林资源放在全国大局中就凸显了这种战略性。如果仅仅靠山吃山,很快就坐吃山空了。这里的生态遭到破坏,对国家全局会产生影响。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任务,要广开思路、多措并举。

  自上个世纪中叶起,我国对大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进行大规模开发。其中在黑龙江范围内的重点国有林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生产木材超过6亿立方米。由于长期过度开采,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进一步造成湿地功能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等灾害,已威胁到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生产安全。“连大兴安岭都有雾霾天了”“山上存不住水,以前下过雨三四天河里才涨水,现在半天就涨起来”。一些林区职工曾这样描述。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沉痛的教训催人警醒:靠牺牲绿水青山来换取金山银山,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竭泽而渔。2014年4月1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数以万计的林业工人从此由砍树人变为种树人、护林人。

  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全面停伐后,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多元化探索资源城市转型,“绿水青山”日益成为今天大小兴安岭发展的新优势、富民的新资本,生态优势逐渐向民生优势、竞争优势转化。“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由此可见,加快经济发展固然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但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的宜居家园更是一种责任。因此,各地应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的产业转型为借鉴,积极探索建立绿色GDP的考评体系,增加优化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友好等指标权重,为全面实现绿色发展开路搭桥。

  习近平总书记在伊春调研时再提“生态就是生产力”,笔者认为,可以给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带来这样的启示;首先,就是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成为推动我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支撑。我们一定要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以绿色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抓手,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消除党和人民“心头之患”。

  其次,要强化生态是富国之本的观念。伊春的转型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振兴东北和保护生态可以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抓住影响生态发展的关键问题深入分析思考,着力解决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创新思维,用新方法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新问题,克服先破坏后治理、注重末端治理的旧思维、老路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来把握,把绿色发展作为系统工程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坚定不移地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再次,就是要切实推进生态惠民工作落实。生态环境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一头连着社会和谐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比如,转型后的伊春林业局所发展的万亩蓝莓产业园,不仅能让转型后的林业工人吃饱穿暖,还能发家致富。铁一样的事实再次证明,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我们必须促进发展模式从低成本要素投入、高生态环境代价的粗放模式向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模式转变,促进能源资源利用从低效率、高排放向高效、绿色、安全转型,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让民生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阔步迈向全面小康社会。

  总之,“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彰显了党对新时期兴国富民之道的科学把握,为我们党切实担当起新时期执政兴国使命,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更为重要的是,生态就是生产力,说明生态不仅是“政绩”,而且将是黄金白银的巨大产业。所以说,只有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形成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党和国家描绘的“美丽中国梦”才能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