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研保护 > 湿地之窗

大丰麋鹿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

发布日期:2015-07-21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一、湿地类型

    保护区地层属华北古陆,形成于距今约3—5亿年的古生代。在震旦纪结晶基底的基础上,发育了地层系统基本齐全以海相碳酸盐和浅海相碎屑为主的地台形地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是一片汪洋。5600年前,海岸线在今金湖、邗江、仪征一带,里下河地区为浅海滩,里下河以东为深海区。以后由于长江、淮河两大河流三角洲的推进和海潮泥沙的沉积,海岸线不断东移,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形成大面积的水下三角洲。目前,大丰麋鹿保护区所在地是拥有大面积滩涂、沼泽、盐碱地的广袤湿地。
    二、湿地分布及面积
大丰麋鹿保护区位于江苏省东部大丰市境内的黄海之滨,东南与东台市滩涂蹲门口接壤,南边与江苏省新曹农场毗邻,西边和大丰林场及上海市川东农场相连,北边(东北)是浩瀚的大海,地理位置 E120°46′44.66″-120°53′26.6″,N32°58′31.67″-33°03′27.6″,总面积2666.67公顷。
    三、湿地物种
    湿地动物
    大丰麋鹿保护区共有野生动物1183种,其中旗舰物种麋鹿数量已经突破2000头,创历史新高。除麋鹿外,保护区还有兽类27种,鸟类204种,两栖类和爬行类21种,鱼类156种、昆虫599种,棘皮动物10种、环节动物62种,腔肠动物6种、浮游动物9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41种。 
    湿地植被
    保护区属北亚热带,但没有天然的地带性土壤和地带性植被。分布在淤泥质海岸的滨海盐土为本区的隐域性土壤。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盐生植被为隐域性植被。随着沿海滩涂的形成和发展,土壤植被经历着有规律的演替,并随着土地向东推移,呈现出较明显的带状分布,随着大丰麋鹿保护区麋鹿种群数量的逐年递增,栖息地内植被的过度采食和践踏,植被盖度和种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284种,隶属于60科197属。其中,裸子植物2种均为引种栽培,被子植物为55科192属277种,中国特有植物8科13属14种,没有发现本地区特有植物。大丰自然保护区内有麋鹿可食植物198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禾本科和菊科是保护区拥有物种数量最多的科,禾本科有36属47种,菊科有23属44种。
    四、湿地功能
    大丰麋鹿保护区东临黄海,沿海潮汐属半日潮,每日涨潮落潮各两次。春、夏夜汐较大,秋冬日潮较大。涨潮时如遇东北大风,潮汐就绵延增大。最高潮位达9.6米,最低3.22米。大丰自西向东流的大河有川东港、竹港、疆界河、王港河、一卯酉河、二卯酉河、三卯酉河、四卯酉河、五卯酉河、老斗龙港河、斗龙港河等10余条,主要承受上游里下河,通扬运河和灌溉总渠的客水。平均地面迳流量为5.1亿立方米,客水过境量25亿立方米。由于地势东高西低,通常排水不畅。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川东港与东台河(属东台市)之间。海堤内还有大中小条沟形成的网格状排灌系统。海堤外是潮上带滩地,有自然形成的港汊入海。本区地水下比较丰富,但矿化度高,含盐量在3‰以上。150米以下的深层地下水,含盐量小于1‰,可供饮用。
    大丰麋鹿保护区湿地除上述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特色功能外,还具有一般湿地的功能,如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清除转化毒物及杂质、保留营养物质、提供可利用资源、保持小气候、旅游休闲、教育和科研价值。
    五、湿地保护措施
    总体原则“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注重科研开发、项目开发、产品开发、旅游开发。
为减少麋鹿栖息地生态系统被破坏,保护区采取了扩大栖息地面积,人工疏散麋鹿种群以及异地寄养等方式,减少麋鹿种群密度;加强鸟类监测和检疫工作,建立巡护巡查制度,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抓紧、落实;积极主动争取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项目,对麋鹿生境进行修复;争取了亚行贷款湿地保护项目600万美元,对麋鹿栖息地、宣教设施、管护设施等进行提升改造;合理进行功能区划调整,打造5A级生态旅游景区,增强湿地环境教育功能;实现“两条腿”走路,即“麋鹿保护”与“生态旅游”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