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研保护 > 湿地之窗

深情守望

发布日期:2008-10-30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

 一、湿地之光

 

    最后一抹残阳滑落在天际,艳红的天空渐渐隐去,留下一个个依稀可辨的模糊踪影,这里便是黄海湿地。

    清晨,当红日爬上天际,绽露微笑,久违的光热再次洒满草地。晶莹的露珠夹杂嫩草的清香,慢慢地弥撒到空中,形成一片浓雾。偶尔跑出几只仙鹤扰乱宁静,使画面更显灵动;中午,几朵白云与太阳玩起了捉迷藏,或聚或散,搭配茫茫的淡蓝色天空与一望无际的湿地风光,言语道不尽的绮丽。而这时,调皮的小动物们奔立躺卧,千姿百态,尽情嬉戏;傍晚,金色的阳光斜射在滩涂上,拉长了动物们的身影,微湿的草丛中闪烁着光芒,微风吹拂,似水波荡漾。

    这是自然与生物融合的和谐世界。麋鹿每天互相追逐,自由地采食;仙鹤游走在水田绿草间,与群鸟嬉闹。偶尔吹来的夹杂着芳香的风,给人们送来几丝凉意。肥沃湿润的泥土上,各种各样的草儿争着探出头儿,骚扰着动物们的被毛,耳畔不时传来飒爽的海风和此起彼伏的鸟鸣兽哞,令人好不惬意!

    这里作为世界最大的湿地之一,养育了许多种飞禽走兽及陆生与水生植物,堪称生命物种的天然大观园,麋鹿、丹顶鹤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这儿,是它们理想的居所,生命的乐园。

黄海之滨,有一颗巨星在闪烁,那便是湿地之光。

 

二、湿地之痛

 

    俗语常说“人命关天”,“天”即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关乎人类的生命。曾几何时,人们对大自然及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屡予重创而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古人常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人与自然的和谐,至今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命哲学。

    湿地是地球上土壤、水体和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湿地所具有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效益及其有待继续发掘的未知潜力,为人类生存发展显示了不可估量的美好前景。

    湿地,恬静而淡泊,空旷而幽远,不身临其境,很难领略到它那摄人心魄的魅力。蓝天和白云涂抹它永恒的底色,野花和芳草带给它盎然的生机,湖泊和溪流又赋予它飘动的灵性……所有这一切景象,都构成了湿地绿色之洲的生命主题。

    这里四季分明,风景迥异,每一个季节都给人们带来异样的美的感受。春天,那一碧如洗的澄澈天空,悠悠飘荡的朵朵白云,迂回环绕的潺潺溪水,宛如一幅宁静的山水图画;夏日,那荒原里怒放夺目的簇簇野花,芦丛中欢快鸣叫的珍禽水鸟,展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秋季,那满眼金黄的落叶,渐行渐远的雁阵,昭示了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隆冬,那银妆素裹的塔头,凝霜挂雪的垂柳,述说着一个冬天童话的秘密。

    湿地对大地的有害物质分解过滤,对有益物质养蓄收放,与雪山一道供给河流以源泉。天给人一万,人不给天万一。人们不断地对大自然贪婪攫取,挖沟排水,变丰润的沼泽为干燥的草原,是为了扩建牧场,超载放牧,湿地被粗暴地割裂开一道道伤口,正面临沙化。

    众多的沼泽、湖泊——地球之肾,就在人类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豪迈中轻易消失了。于是,地球的生态与生理被破坏,臭了多年的滇池未治住,治了几十年的淮河还是污浊,太湖泛起蓝藻,海滨涌出赤潮,这似乎正是大自然的报复。

    当我们因惧怕一年比一年酷热的炎夏而躲进空调间工作或休闲,不知你是否想过沙漠是一把利剑就倒悬在我们头顶之上?生态环境,与我们朝夕与共;保护生态环境,与我们休戚相关。使我们能够保持自然清纯地生活的湿地,离我们近在咫尺,又似乎远在天边……

    湿地之痛,地球母亲的肾病。请关爱母亲吧!

 

三、正在消失的美丽

 

    小时候,我们总喜欢拿起画笔,拙劣地画着地球。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萋萋的芳草,参天的大树……

    上学后,我们又喜欢捧着书,琅琅地读着美丽的大自然。奇妙的自然景观,可爱的动植物……

    如今,刚刚脱去童稚的我们,却习惯于用自己的思想去描绘心目中的地球,释放自己对地球的热爱。

    可是,当你沉浸于想象中的那个蔚蓝星球时,你可曾意识到,这个昔日哺育万物,充满活力的地球已被她引以骄傲的子民破坏得面目全非。甚至就连她的肾——湿地也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湿地大面积退化和消失,野生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湿地资源正在逐渐地丧失,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果你认为湿地并不重要,即使完全消失,也不会有很大危害,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

    倘若没有湿地,世界各地的野生动物将无家可归,最终只能是渐渐灭绝,人类也只能是孤伶伶地生活在一个没有鸟语花香的世界了。

    倘若没有湿地,地球上本就不多的淡水资源将更加匮乏。不过多久,当水用尽的那一刻,人类也将灭亡了。

    倘若没有湿地,土地沙化会更加严重,洪水会泛滥,温室效应会加剧。谁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黄沙满天飞的世界上呢?

    倘若没有湿地,人类生活也将没了许多乐趣。湿地上有许多珍贵动植物,有奇异的自然风光,有温湿的气候条件,人们在空闲的时候去游玩,那是多么美妙啊!

    湿地现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最近几年,各国都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湿地保护意识。所以,保护湿地,维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爱护鸟兽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不要到最后才绝望地喊出:“我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地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之类的话语,不要让我们再有这样的感悟,不要让我们再后悔!

    保护湿地,迫在眉睫!

 

四、别让地球妈妈也换肾

 

    “肾”是人体最重要、最娇嫩的器官之一,一旦失去了正常的肾功能,人就必须换肾才能继续生存。湿地是“地球之肾”,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发挥着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球是全人类的母亲,地球之肾一旦失去了功能,我们的母亲能到哪去为自己换肾呢?

    在全球范围内,湿地正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自上个世纪以来,全球已丧失了1/2的湿地,众多湿地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削弱,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在中国,人们对湿地的人为破坏也从未停止过,有时甚至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就拿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来说,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追寻通江湖泊”活动公布的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面积呈急剧萎缩趋势,原先100多个通江湖泊如今只剩下3个,其直接后果是江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防洪蓄洪能力大大降低。

    为保护湿地,1996年国际湿地公约委员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从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每年都选择各种主题纪念湿地日,广泛宣传湿地知识,倡导保护湿地。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面积659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做好了湿地保护工作,对世界环境保护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

    长期以来为保护“地球之肾”,我们国家做了大量的工作。国家计划在未来的10年中,投资100亿人民币用于湿地保护与恢复,并在三江源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嫩江源头、高原湖泊、澜沧江流域、沿海以及红树林分布地区开展48项示范工程。在全国重点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地区再建160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使总面积达到2000万公顷。同时,新建湿地监测站242个,形成湿地监测体系并加强湿地保护的科研工作。这些工作的实施,不仅会对中国湿地保护发挥积极作用,也将对世界环境保护做出巨大贡献。据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并已经逐步建立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共同参与、行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有21处,面积达303万公顷,其中有著名的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埔等,我们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也名列其中。

    在我们美丽的家乡,保护“地球之肾”的工作也正在积极开展之中。正在建设中的江苏湿地国家公园,就是我们对保护地球之肾最直接的感受。这里拥有国内面积最大、长度最长的岸外沙洲和面积达10多万亩的滨海林场、滨海草原,以及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在这里打造世界著名的生态国家公园和中国最重要的沿海天然旅游业,可为江苏湿地保护和中国乃至世界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鲜活的遗产。

地球哺育了我们每一个人,作为她的子女,我们有这份责任和义务来保护她,让她永远年轻,永远健康。所以,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家乡的湿地,为了保护湿地上一切生物,为了使地球永远拥有一个健康的“肾”,我们必须努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