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5日15时30分,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获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4处,自然遗产增至14处,自然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是濒危物种最多、受威胁程度最高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也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包含五处: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省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省盐城条子泥市级自然保护区、江苏东台高泥湿地保护地块及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保护地块。
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遗产地第一期的一部分,承担着保护麋鹿、丹顶鹤及其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野生麋鹿种群的重要任务。由于多年来有效保护,这片湿地的生态系统已日趋完整,麋鹿保护区的生物圈在逐年扩大,生物量在不断上升,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如丹顶鹤、黑嘴鸥、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的栖息数量比建区时增加了数十倍,被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类有93种。且拥有世界最大的麋鹿种群(5016头)、最大的麋鹿野生种群(1350头)、最完整的麋鹿基因库。为人类拯救濒危物种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使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作为我国第一个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的申遗成功体现了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保护全球生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大国担当。